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简称是 《中图法》。这是中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也是目前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中图法》自1975年首次出版以来,经过多次修订,已经成为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结构和特点
基本结构
《中图法》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这是一个基本部类,列于首位。
- 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这四大部类构成了知识门类的主体部分。
- 综合性图书:对于一些内容庞杂、类无专属、无法按某一学科内容性质分类的图书,概括为“综合性图书”,作为一个基本部类,置于最后。
特点
《中图法》的特点包括:
- 综合性:《中图法》是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分类法,类目详细,注释较多,并编有不同类型的版本,可满足各类型图书馆和情报部门文献分类的需要。
- 实用性:在等级列举的基础上采用组配编号法,设置交替类目,编有多种复分表,采用多重列类法等,编制技术较完善。
- 简明性:分类号简短易记,便于使用。
- 兼容性:考虑到工业技术的发展以及该类文献的分类需求,二级类目采用了双字母。
《中图法》的应用
《中图法》已为中国多数图书馆和情报部门采用。自1988年起,中国出版图书的标准书号中采用《中图法》的大类号。其分类号还被印在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编印的集中编目卡片上。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作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主要简称,不仅代表了中国图书馆分类的历史和发展,而且体现了中国知识体系的结构和逻辑。它的广泛应用和不断修订,显示了其在现代信息组织和管理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