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点: AMI核心(2022-2026版),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文核心期刊(2023-2026年版), 科技核心期刊(2024社会科学),知网收录,目次收录(维普),目次收录(万方),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官网信息不收版面费,匿名审稿,在读硕士独作可发
期刊基本信息
出版周期:双月刊 级别:核心期刊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档案学会
编辑部:《档案学研究》编辑部
中国国内刊号:CN11-1226/G2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620
邮发代号:82-817
价格:35元/期
知网复合影响因子:2.750
知网综合影响因子:2.137
杂志社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电话:010-63018706
微信公号: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工作者
杂志邮箱:daxsw@263.net
官方网站:http://daxyj.idangan.cn
杂志征稿投稿要求
1.本刊为档案学期刊,刊登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原始性研究学术论文。来稿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理通顺。
2.来稿实行文责自负,请作者务必确保:来稿没有以任何形式在其他出版物上发表过,不存在一稿多投、重复投稿问题,不存在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问题。编辑部一旦发现来稿涉及以上问题,稿件将按退稿处理,并将通知作者单位及档案领域有关期刊,作者本人的稿件今后将不被录用。
3.本刊开设的栏目有“基础理论研究”“档案法规标准”“档案教育研究”“人力资源建设”“档案行政管理”“档案资源开发”“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档案安全保障”“境外学术交流”“档案史料研究”等,投稿时请选择相应的栏目。
4.投稿后不能更改、添加或删减作者,投稿时请务必确认署名顺序。
5.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投稿时请上传无作者及单位信息的匿名稿件。
6.本刊不收取作者版面费、审稿费或其他费用。稿件刊发后,给作者支付一次性稿费。
7.论文基本格式请参考近期出版的《档案学研究》内文格式,整体篇幅以7000~15000字之间为宜(投稿时请填写字数)。《档案学研究》网站(daxyj.idangan.cn)“过刊浏览”栏目可以下载自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最近1年出版的论文不能下载全文)。
8.论文请使用尾注,勿使用脚注。参考文献著录方式请参照《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档案学研究》网站主页可以下载)。
9.若作者想保留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在来稿上注明。如无声明则表示将信息网络传播权授予本刊。
10.个别稿件可能送审时间较长,如果作者决定改投他刊或退稿,请通知编辑部后再进行处理。编辑部决定录用稿件后,将及时通知作者。
评论列表(11条)
审稿时间:15天
文章字数:12500字
我的职称:中级
我的学历:博士
录用情况:拒稿
见刊周期:其他
期刊点评:自认为觉得写得挺好的,但是过了初审后被退稿了。没有任何退稿理由。搞得我挺郁闷的。审稿速度是快的。
审稿时间:1个月
录用情况:尚无回复
见刊周期:其他
期刊点评:快一个月了还在一审,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的情况,这期刊到底在干嘛
审稿时间:1个月
文章字数:12000字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录用情况:拒稿
是否回复:无自动回复
投稿主题:档案法
期刊点评:之前在《研究》录过三篇(含一篇三作),但也被拒过一次,把拒稿的分享在这里,当时投的是一篇独作的文章,是根据课程论文修改完善之后的,自己比较有信心想投给《研究》试一试,大概去年三月份投出去,十来天进入了外审环节,三位外审很快,第三位外审回来的当天编辑就在系统中退稿,没有退稿意见,可能还是文章本身质量不太过硬,后来改投了其它期刊被录用。需要注意的是,该刊退稿和退修没有邮件提醒(不知道今年有没有变化),需要自己时刻紧盯并关注系统状态,而且投稿系统的“找回密码”功能貌似也没法正常使用,无法发送找回密码邮件,希望相关功能可以完善一下。总的来说该刊退稿的话会比较快,不耽误事。
期刊点评:想请教各位前辈,一般各个审稿阶段要多久呢?万分感谢!目前是处于初审后的一审阶段。
审稿时间:5个月
文章字数:15000字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录用情况:修改后录用
投稿主题:档案法
期刊点评:第二次投稿,导师一作,文章是在硕士期间写的,前前后后经历了很多次修改打磨,个人也比较有信心,由于想作为博士毕业的资格论文,因此一直压到入学的时候,也就是今年九月中旬才投出,九月底完成初审进入“一审”环节,一直等到十月中旬进入外审,三位外审很快完成,其中两位居然在同一天11月5号审完,随后收到修改意见,正常情况下如果三位外审都给的“可用”,一般都会直接进入终审,但我的进入了退修环节,意见内容显示有一位外审给出了不同的负面意见,遂针对该外审的意见进行回复并撰写回复信提交后,很快进入终审,由于几个月前课题组也往该刊投了一篇文章(本人三作),编辑部可能出于拉开刊期的考虑,编委会终审等待环节较长,大概三个多月,于2月19日结束,2月26日收到了录用邮件,悬着的心也差不多可以放下一点了,朝着毕业迈进一步,安心等待见刊(预计应该六月份第3期刊出,该刊公众号“中国档案学会”有说明,会提前四个月给作者发邮件)。
审稿时间:3个月
录用情况:尚无回复
见刊周期:其他
期刊点评:7月7日投稿,8月8日进入终审,这个环节还是挺快的!但是至今仍在终审,给编辑部打电话,说的是一般双月的月底会筛选一批文章进行录用和发表工作,但是什么时候被选上就不好说了,看诸位学友的评价,一般都是半年左右才能被选上
审稿时间:8个月
我的学历:硕士
录用情况:尚无回复
期刊点评:有没有学友知道编委会终审之后是不是就相当于拟录用了?会不会收到拟录用邮件?还有可能会被退稿吗?
审稿时间:至今6个月
文章字数:13000字
我的学历:在读硕士
录用情况:尚无回复
期刊点评:投稿两月后发来修改意见,主要是充实内容,目前修回快四个月,在十分玄学的编委会阶段了,希望不要被毙掉
审稿时间:6个月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录用情况:直接录用
见刊周期:5个月
投稿主题:档案史料
期刊点评:历史学方向,文章有档案史料的意思,导师建议投一投档案的刊物,第一次投通讯,隔天秒拒,弄得挺郁闷(后来才知道它基本不收档案史料的稿件)。我以为是字数过多,删了两千字投《档案学研究》,6月中旬投,7月就过外审了,12月底过终审,也收到拟录用邮件。因版面原因删了一两千字,今年上半年就刊出了。从投稿到刊出不到一年,还有稿费。博士生独作,非常不容易,也心存感激。历史学方向有关于档案的合适稿件可以往这个刊物投,相比于其他历史学刊物,不失为一条捷径。
审稿时间:5个月
我的学历:在读硕士
录用情况:修改后录用
期刊点评:该刊的投稿经历可谓一波三折。一月底在系统中进行了投稿,当天收稿初审完毕,大年三十那天进入了外审,三位专家都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外审,编辑部于2月28日在系统中发来退修通知(未有邮件告知),编辑部整理之后的退修意见非常简洁,只有一位专家给出了言辞较为激烈的负面评价,但另外两位专家的意见未显示(应该是同意刊登),笔者猜想可能是由于这位专家与文章观点冲突所致,本来感觉要凉,以为终审必挂,导师也给自己打了拒稿的预防针,于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进行了修改,回复了审稿人的意见,修回当天直接进入了终审(没有回到那个审稿人复审环节),本来没抱希望,一个多月后终审结束,编辑部发来拟录用邮件让修改校对一些格式问题,修改过一次后又因版面原因要求自己加了四百字,最终在6月21日在系统中看到状态变成了可刊,不出意外应该可以发表,希望可以早点见刊。本人这篇文章观点可能有一些超前,所以有一些审稿人可能没办法完全接受,在此也表示理解。感谢《档案学研究》的编辑以及编委会给予本人文章一个发表的机会,不因个别审稿人的为难而忽视文章的学术创新价值,希望该刊越办越好
审稿时间:4个月
我的学历:在读本科
录用情况:直接录用
有无课题:国家级
期刊点评:相对来说《研究》发文主题偏重实践一些,比起《通讯》数量也更多,但审稿速度并不算快,因此还是存在难度。今年似乎投稿流程(的名字)发生了一定变化,流程记录表上的主要流程是“收稿”-“初审”-“专家审稿”-“终审”-“可刊”。收稿当天即显示初审完成,然后不知为何并没有显示进入什么阶段、是否外审,稿件状态变成了流程里没有的“一审”。这个状态持续了一个月之后,系统里显示正在外审,共有3位专家。最快的一位翌日即显示外审完成,不清楚是真的这么快,还是那一个月的“一审”事实上已经进入外审,只是并没有在系统中更新(猜想这种可能性也不小)。三位外审全部完成大概也是将近一个月(如果从初审结束开始计算,一共应该是2个月不到),然后就是进入终审阶段,也就是其他学友分享的周期非常玄学的“编委会”。自己还算比较幸运,这个阶段花费的时间不算很长。这个阶段完成后,没有在系统上进入新阶段,而是通过预留的邮箱信息向通讯作者发送了拟录用通知提示修改稿件。修改事项并未对内容上作出要求(似乎是一贯的风格),而是一些格式技术上的常规问题,主要是补充一下作者单位基金信息(其实投稿的时候这部分是直接写在上面的,估计外审时为了盲审去掉了),编辑部会发送编辑的文档,直接在上面进行修改即可。之后系统里流程没有再更新,只是稿件状态显示成了“编辑加工”。有些个别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的,后续还会有若干邮件往来,工作日邮件回复效率还算快。在基本没有什么修改之后,又过了若干时间系统里状态方变为“可刊”,不知道要排队多久。有几个问题可能要注意一下:(1)一些软件绘制的图片,可能会要求以PDF格式提供(图片单独保存为PDF);(2)为了版面整洁,可能会要求作者增加字数凑整版面;(3)参考文献著录尤其是外文文献的格式,与GB/T 7714—2015存在一定出入,编辑部会重新调整,为了准确起见作者校对时可能要注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