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技术与研究(可网站投稿)

《客车技术与研究》(双月刊)杂志于1979年创办,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主办。主要报道国家的科技政策及有关国内外客车技术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包括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标准,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客车市场,客车检测,使用和维修,经营与管理等。

本刊特点: CACJ-入库(武汉大学版应用核心2023版),维普收录,万方收录,知网收录,第二批认定学术期刊,

客车技术与研究杂志封面

期刊基本信息

出版周期:双月刊 级别:准核心期刊
主管部门:重庆市交通局
主办单位: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
编辑部:《客车技术与研究》编辑部
中国国内刊号:CN50-1109/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3331
邮发代号:78-115
价格:10元/期
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434
知网综合影响因子:0.316

杂志社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市高新区新金大道9号
邮编:401329
电话:023-62653044
微信公号:客车技术与研究(KCJSYYJ)
杂志邮箱:btrcq@163.com
官方网站:https://bus-in.cmct.cn/

杂志征稿投稿要求

《客车技术与研究》投稿须知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21-09-28 11:33

本刊选稿要求:学术水平高、应用性强、研究方法新颖,具体要求如下:

1.稿件必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真实性、实用性,选题新颖、内容正确、条理清晰、文字简练,字数控制在5 000字范围之内。

2.稿件必须为首发稿,请勿一稿两投或多投。凡已在其他正式期刊上发表过的文章,本刊不予接收。

3.稿件必须包括以下项目: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120字左右中文摘要、3~6个关键词(以上几项应提交与中文内容一致的英文)以及正文(引言、论点、论据、结果、结论)和参考文献。

4.稿件一律采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外文字符应分清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及公式中的上下角标等。

5.稿件应引用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其在文中出现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引用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2条。

6.本刊为黑白印刷,投稿时请采用黑白图片。论文插图应清晰且规范,请以矢量格式插入Word文件(照片除外)。矢量格式:*.ai、*.eps、*.fig、*.dwg、*.org、*.vsd等。

7.务必给出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性别、职称、职务、主要从事的工作、有效电话、E-mail,通讯作者的姓名、单位、地址、电话、E-mail。自收稿之日起,一个月内作者可在投稿网站中查看初审结果,逾期未收到处理意见的,可向编辑部询问详细情况。

8.稿件如获有关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设立的研究基金或课题资助,请列出基金名称及编号,并附基金批准书或合同书的复印件,本刊将给予适当优先刊用。

9.为促进学术交流,扩大交流渠道,刊用的稿件将自动进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在本刊稿酬中一次性给付。如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来稿时声明。

10 被录用稿件的版权(纸质版权、电子版权和网络版权)归《客车技术与研究》所有。

有关论文投稿和发表的其他详细事宜,请作者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联系电话:023-62653044

E-mail:btrcq@163.com

Q Q:1711088150

在线投稿:http://www.bus-inNaNct.cn(中交客车网)

来稿一经刊出,即付一定稿酬,并赠送当期刊物两份。

《客车技术与研究》征文选题方向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22-06-02 14:22 发表于重庆

《客车技术与研究》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是国内客车领域目前唯一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现已被国内外多家检索机构收录,包括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 等,是《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本刊主要关注的选题方向如下,欢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赐稿。

01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开发、测试与评价

感知,地图与定位

决策、规划与控制

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

V2X技术及智能网联交通

智能座舱与人机交互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特定场景无人驾驶车辆

02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

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

整车控制及能量管理

燃料电池及系统技术

电机及电驱动技术

动力电池和车载能源技术

充电技术与基础设施

电动车热管理

退役电池及梯次利用

电池换电模式‍‍‍‍‍‍

03商用车

商用车新技术(包括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

商用车整车技术(含动力学与NVH等)

商用车零部件及可靠性技术(含动力传动系统等)

商用车电子电器及控制技术

商用车车身技术

商用车制造技术

4发动机及润滑

先进柴油机技术

先进汽油机技术

先进气体燃料发动机技术

氢/氨燃料及其发动机技术

可变配气技术及增压技术

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增程器及混合动力用发动机技术)

燃料喷射与雾化

进气流动与燃烧诊断及控制

发动机设计与仿真技术

新概念内燃机技术

传热与废热利用回收

燃料与润滑(低碳及碳中性燃料/低粘度润滑技术)

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与可靠性技术

发动机电控&测试技术

动力总成(集成)工程应用技术

5环保与排放控制

内燃机缸内排放控制技术

内燃机后处理系统与排放控制

清洁燃料机排放控制技术

燃料品质与污染物控制技术

汽车能耗排放模型与排放清单技术

刹车制动和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控制

汽车排放能耗数字化测试与评价技术

汽车能耗排放模型与排放清单技术

刹车制动和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控制

汽车排放能耗数字化测试与评价技术

车内空气及内饰件材料有机挥发物检测与控制

非燃油系统的蒸发污染物排放控制

混合动力排放测试与评价技术

报废拆解环保技术

排放OBD与环保一致性技术

排放标准及规范研究

6车辆动力学及其系统集成

转向系统开发、评价与验证技术

转向系统建模、仿真、测试方法

智能汽车的车辆动力学控制方法

制动系统开发、评价与验证技术

制动系统建模、仿真、测试方法

悬架系统开发、评价与验证技术

悬架系统建模、仿真、测试方法

车辆动力学性能开发、评价、验证与调校技术

车辆动力学理论、建模、仿真与测试方法

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的策略、标定与验证

7振动噪声控制(NVH)

整车噪声振动控制

振动噪声主动控制技术

噪声振动测试技术

声学包设计开发技术

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噪声振动控制

隔振技术及控制

风噪控制技术

底盘噪声振动控制

传动系统噪声振动控制

车身结构噪声振动控制

路噪控制技术

车用空调系统振动噪声控制技术

异响测试评价与控制技术

车内主动发声(声浪)设计优化技术

动力系统噪声振动控制

8整车产品与性能开发

整车产品设计开发技术

整车性能开发技术

整车标定技术

9汽车空气动力学

整车空气动力学性能开发

整车热管理控制与开发

风噪性能开发

水管理技术

造型与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

汽车风洞试验技术

汽车CFD仿真技术

整车低风阻智能仿真优化技术

10汽车热系统

热系统架构与性能

热泵空调及部件设计与开发

车内热湿环境与舒适性评价

环保制冷剂替代技术

汽车热系统控制策略、标定与验证

汽车热系统建模、仿真与测试方法

11汽车可靠性技术

汽车可靠性试验及评价

汽车可靠性设计

汽车可靠性生产制造

汽车可靠性管理

汽车可靠性仿真分析

汽车可靠性用户关联技术

12先进变速器及动力传动系统

电动汽车传动与驱动技术

传动系统创新设计

变速器开发与测试技术

HEV/PHEV变速器智能能量管理

HEV/PHEV/EV变速器技术

13 汽车电子技术

整车控制技术

整车电子电器架构

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及典型电路方案

汽车传感器及执行器

平台化、模块化设计方法

控制策略

动力总成/底盘/车身电子控制

电器及电子系统设计方法

电控系统控制方案

电磁兼容性(EMC)

车载以太网技术及应用

14先进汽车车身设计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车身结构及制造工艺

车身CAD/CAE/CAM/CFD分析优化

先进车身材料成型及连接技术与装备

15汽车轻量化技术

轻量化设计各向同性和异性材料零部件拓扑优化、线性和非线性拓扑优化;尺寸、形貌、多目标、多学科优化方法

轻量化成(型)形和连接·技术异种和同种材料零部件连接技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形,高强钢、轻合金和工程塑料成形(型)技术

轻量化材料高强钢、铝合金、镁合金、工程塑料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汽车上应用与性能调控技术

16汽车新材料

先进电池材料

先进表面处理材料

塑料材料

橡胶材料

密封材料

复合材料

织物、皮革材料

汽车高性能胶

耐腐蚀材料

先进非金属工艺

17制造技术

冲压技术

热成型技术

铸造、锻造等成型技术

模具技术

连接技术

整车装配技术

动力总成零件机加工技术

动力总成装配技术

检测与测量技术

复合材料成型技术

先进制造工艺管理技术

汽车涂装技术

18汽车防腐蚀老化、紧固件

汽车典型腐蚀与环境

防腐蚀选材与设计

电镀、涂覆、磷化、氧化等表面处理技术

防锈油脂、包装、储运、保养等技

腐蚀试验与评价

汽车典型老化与环境

防老化选材与设计

老化试验与评价

紧固连接与设计

紧固件工艺与制造

紧固件装配与防松

紧固件验证与失效

19安全技术

汽车协同安全

结构安全与轻量化

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安全

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

安全标准、测试与评价

20汽车仿真与测试

整车及零部件仿真与测试技术和装备

仿真与试验验证

CAD/CAE/CAM/CFD工程分析技术与优化

投稿网址:

http://kcjs.cbpt.cnki.net/EditorEN/index.aspx?t=1&mid=kcjs

邮箱:btrcq@163.com

电话:023-62653044

刊知网 精心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zhiwang.com/archives/16734

我要点评 请您把投稿经验分享出来 让大家少走弯路少踩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内容纠错 您如果发现杂志信息有错漏 可以在下方留言。

上一篇 2024年10月22日 上午9:35
下一篇 2024年10月22日 上午9:3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191 1833 119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2162865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