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科学(可网站投稿)

《中国工程科学》(双月刊)杂志于1999年创办,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由中国工程院主管,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该刊定位为工程科技战略咨询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反映我国工程科技战略咨询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核心栏目:工程管理、工程前沿等。

本刊特点: CSCD核心期刊(2023-2024),中文核心期刊(2023-2026年版), 科技核心期刊(2024自然科学),维普收录,万方收录,知网收录,NCPSSD(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库),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匿名审稿,

中国工程科学杂志封面

期刊基本信息

出版周期:双月刊 级别:核心期刊
主管部门:中国工程院
主办单位: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部:《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社
中国国内刊号:CN11-4421/G3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1742(印刷版);ISSN 2096-0034(网络版)
邮发代号:2-859
价格:180元
知网复合影响因子:7.204
知网综合影响因子:4.984

杂志社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座9层
邮编:100029
电话:010-58582320;58582225/2310/2179
微信公号:中国工程院院刊
官网邮箱:张老师:zhangy@engineering.org.cn
官网邮箱:崔老师:cuip@engineering.org.cn
官网邮箱:宁老师:ninglm@engineering.org.cn
官网邮箱:崔老师:cuixj@engineering.org.cn
官方网站:http://www.engineering.org.cn/ch/journal/sscae

《中国工程科学》征稿要求

一、本刊主要刊登工程科技领域战略咨询研究成果,稿件要体现咨询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可读性,能够对国家或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对本领域战略研究提供借鉴,符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

二、稿件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注重学术性、规范性和严谨性,要有详实的数据或资料支撑,如定量分析、半定量分析等。

三、稿件要文字简练、数据可靠、图表规范、结构简明,语句通畅易懂,避免艰涩生僻的文风,专业术语运用准确并前后保持一致。

四、本刊为开放获取期刊(OA),中英文双语发布,中文版稿件定稿后一个月内需提交英文精简版。

五、严格的同行评审,一般一篇文章应由至少2位同行专家进行评审,且实行双盲评审。

六、稿件作者文责自负,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请勿一稿多投。作者来稿请参照《中国工程科学》稿件规范撰写。

七、本刊拥有录用稿件的发表权等,包括传统媒介或电子媒体。编辑部对来稿有审查、校正及删改权,作者如有保留,请预先声明。

八、严格的学术不端审查(查重系统:http://check.cnki.net/amlc/),目前《中国工程科学》的重复率要求不超过20%(单篇重复率不能超过5%,如果有整段重复也是不允许的)

《中国工程科学》稿件规范

一、标题

标题是稿件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应符合“四个面向”,精准概括研究主旨及成果,简短、准确,避免空泛,不用缩略词或简化词,尽量不使用标点符号,一般不超过20个字。

示例如下:行业战略性较强、研究广度足够的,可用“XXXX发展战略研究”;属于发展现状整理提炼的,可用“XXXX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属于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可用“XXXX发展机遇与挑战”;具有方法研究新意和应用案例的,可用“XXXX方法研究”

二、作者和单位

作者和单位位于文章标题下方,应写出正式、准确的全称。其中,作者单位包括作者所在单位名称(一般细化至二级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多位作者姓名之间用“,”间隔。

稿件署名应严肃对待,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应对文章工作有实质性贡献,对研究结果和数据负责,次序合理,无关者不得署名,不得随意增加或更改署名及次序。作者也可以项目组名义署名。

三、摘要

摘要反映稿件的核心要素,是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收录论文信息并提供检索服务的关键内容,也是吸引读者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全文的主要参考依据,作者应高度重视摘要写作。摘要写作要遵循以下要求:

1.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简单介绍研究背景,突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不使用特殊字符、图表、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等。

2.采用结构式摘要,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阐明研究主旨,给出研究方法或架构,描述具体的研究结果,提出明确的研究结论(可以对策建议替代)。摘要一般不少于350字。

3.英文摘要原则上与中文摘要对应。

四、关键词

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

1.概括研究对象并适当细分(拓宽检索范围),点明方法、目标、技术等要素,体现关键词的代表性、专指性、规范性、可检索性。

2.凝练选择3~8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分隔,按照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发展战略、发展趋势、措施建议、关键技术”等外延过于宽泛的词组不宜用作关键词。

五、正文

应体现咨询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规范性,能够对国家或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对本领域战略研究提供借鉴,符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

写作一般参照工程技术类论文的形式和规范,文字阐述科学合理、准确明了,做到观点鲜明、数据扎实、论证严密、结论可靠、表达流畅,具有丰富且必要的图、表,充分支撑观点论证。

标题编号最多至4级,形式为“一、”“(一)”“1.”“(1)”,段落中区分并列式内容可使用①、②、③……。

1.前言

对于意义重大、研究权威的选题,前言写作形式可以灵活,阐明概念、背景即可,起到对正文主体论证的导出作用。

对于行业战略性、技术综合性的常规选题,前言写作应体例规范,保持稿件可读性,着重体现以下要素:本文所涉及领域的相关背景或研究现状(含文献调研)、研究的目的和创新点(切入点)、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明确阐述研究价值。其中,“研究现状”是指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学术文献研究,应进行凝练介绍和准确评价。

2.正文主体

文字简练易懂,行文流畅,体现缜密逻辑,注重论证性表述。合理划分章节和小节,体现本研究领域的需求、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标题名称准确并高度概括,注意具体表述内容的体例要前后一致。

对于原创性强的研究方法,可列出必要的数学模型、数学推导过程。如以方法应用为主,标引方法来源即可,但研究数据来源、数据分析过程需明晰和全面。

正文中出现的数据、引用他文的内容应标明来源(不论是否正式发表);尽量使用第一手数据,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使用“据计算”“据研究”等。

正文中出现的专业术语、非标准缩略词应给出定义或说明,符号、简略语或缩略词在第一次出现时应给出中文全称,后面再次出现则使用简称。量和单位要执行国家标准(GB3100-3102-1993)。

图表和文字应恰当配合,先文后图表。引用的图、表务必标明数据来源且取得许可(避免版权纠纷),数据来源的标注一定要具体可查询,避免使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等笼统性表述。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对于图片,分辨率一般不低于300 dpi,物理量数据及单位准确,线条清晰、精心配色,中文文字为宋体,英文文字为新罗马体,英文名词应译为中文。

3.结语

对于一般性的科技咨询类稿件,可以“对策建议”代替结语;相关内容关联前文、凝练表达、注重可操作性;列出小节,逐点阐述。

对于技术综合研究属性较强的稿件,可在概括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展望技术发展及其应用趋势,前瞻提出技术发展建议。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需尽量引用技术类文献,突出时效性;按照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采用顺序编码制进行标引;未公开发表的观点、数据、图表等也要标注文献。

参考文献作者只写出前三位,之后使用“等”(或“et al”)替代;期刊名称、出版单位、会议名称及出版地均应使用全称。中文参考文献需提供对应的英文翻译。

每条参考文献需按照文献类型进行标引。文献类型的标识代码: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常用著录格式如下,供参考: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引文页码范围.

专著(或译著):著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文集:作者.题名[C]. 编者. 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范围.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年份.

技术标准: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

技术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报纸文章: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网络资源:作者.题名[EB/OL].(发布日期)[引用日期].网址http://….

注:由于网络文献的不稳定性,如非必要,尽量避免使用网络资源作为参考文献。

刊知网 精心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zhiwang.com/archives/15095

我要点评 请您把投稿经验分享出来 让大家少走弯路少踩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内容纠错 您如果发现杂志信息有错漏 可以在下方留言。

上一篇 2024年12月17日 下午12:50
下一篇 2024年12月17日 下午12:5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191 1833 1195

QQ:321628655
邮件:32162865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